重庆到永春出行方案查询,重庆到永春出行方案查询最新

sjkfhainc 34 0
  1. 著名诗人余光中病逝,你记得他的哪些作品?

著名诗人余光中病逝,你记得他的哪些作品?

感谢邀请!

高中那会儿倒是记得很多,如今回想却仅仅记得一首《乡愁》,愿他一路走好。

小时候,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,我在这头,母亲在那头。长大后,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,我在这头,新娘在那头。后来啊,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,我在外头,母亲在里头。而现在,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,我在这头,大陆在那头。

余光中先生的一首《乡愁》,可能是我们最早接触到的他老人家的作品。记得当我们都是学生的时候,学到了他的作品《乡愁》,当时只是感觉已经很美,能够感觉到作者对家乡、祖国浓浓地思念之情,但只是一种感觉,当时自己只是一个旁观者,说实话没有太多的感情,只是一种感觉,也无法真正地体会其中的情感,无法做到感同身受;

重庆到永春出行方案查询,重庆到永春出行方案查询最新-第1张图片-美潞旅游网

现在,当为了所谓的出人头地、梦想,我们一个个离开家乡,远离父母,来到一个个大城市,一个人夜深人静,躲在出租房,再回头读这首《乡愁》时,才真正能体会到作者的感受,有时候真的会很想家,但家又回不去,不敢回,是多么的一种无奈呀!愿所有和我一样漂泊在外的人们,早日能够足够强大,财务自由,可以更多地主宰自己的生活

怀念儿时的好时光,一去不复返

年少不懂乡愁,待到懂时,芳华已逝,愿我们归来仍是少年!

余光中,祖籍福建泉州市永春县 ,1928年10月21日出生江苏南京,著名的诗人、散文家、评论家,2017年12月14日,在台湾高雄医院过世,终年90岁。

我们大多人都知道余光中的诗歌《乡愁》,其实余光中不仅仅写诗,他还写散文、搞评论、翻译作品。余光中主要著作有诗集21种,散文集11种,评论集5种,翻译集13种,共40余种。余光中的《乡愁》一诗传遍了全球华人的世界,《乡愁四韵》与《民歌》也流行很广。散文《听听那冷雨》《我的四个***想敌》被各种选集选入,诗文多篇收入两岸的教科书中。因此,也有人说,余光中是被《乡愁》遮蔽了。

余先生自己也曾借诗人雪莱的经历说:“诗名太著,光芒掩盖了论文与译名。”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余光中自己。

我们看看余光中先生的作品集:诗集有《歌》《五陵少年》《天国的夜市》《白玉苦瓜》《梦与地理》等;散文及文艺批评文集有《左手的缪思》《逍遥游》《望乡的牧神》《分水岭上――余光中评论文集》《记忆像铁轨一样长》《从徐霞客到梵谷》等;翻译作品有《录事巴托比》《英诗译注》《温夫人的扇子》《守夜人》《理想丈夫》等。

余光中在诗歌中有一点的创新,他吸收古典文学的精髓,同时也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点,可以说兼容的非常好。大家都知道,余光中师承梁实秋,作为梁先生的得意***,他也自成一派,形成了自己的风格。可惜他的诗名太盛,盖住了他在散文和翻译上的成就。

余光中先生虽然去世了,但是他的文化遗产不应该被低估,甚至我们要重新评估一下先生的文化价值!

说一个冷门

《哀中文之式微》

这篇文章基本上把这一代人的文字上所犯的错误都指出来了。不过很多时候不经意犯下的错误习惯了之后就不会觉得有问题,文中所说的我有时候不经不觉中也会犯。

无论是中国内地还是香港或台湾,教育制度上的弊病一直存在且难以改善。单以香港为例,甚么都教,甚么都需要学,到头来甚么都不会;英文和中文、文言文和白话文,为求及格用尽所有方法,最后无论哪样都没学好,都只是「半桶水」。现在很多香港人的英文比中文好多了,可能是因为文中所说的「***都幻觉自己『本来就会』」,可惜幻觉只是幻觉而已。中文字的运用可比单纯的表情达意,或者準确而言——只是让对方明白自己在说甚么,复杂多了。

余光中的《乡愁》再熟悉不过了!

小时候,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,我在这头,母亲在那头;长大后,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,我在这头,新娘在那头;后来啊,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,我在外头,母亲在里头;而现在,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,我在这头,大陆在那头。

1***2年,44岁的余光中写下了这首《乡愁》。余光中曾说:“我出生在南京,父亲是泉州人,抗战时期又在重庆住了几年。要问我的故乡在哪里,其实很简单,我就是一个中国人。”

余光中,出生于1928年10月21日,祖籍福建永春。1949年,随父母迁到香港,1950年5月赴台湾。他一生驰骋文坛超过半个世纪,是当代诗坛健将、散文大家、著名批评家和优秀翻译家。著有诗集《舟子的悲歌》、《蓝色的羽毛》、《天国的夜市》、《钟乳石》、《万圣节》、《莲的联想》、《五陵少年》、《敲打乐》、《在冷战的年代》、《白玉·苦瓜》、《天狼星》等十余种。

标签: 余光中 乡愁 只是